(通讯员 宜都市侨联 纳言)从弱冠之年到耳顺之躯。寒来暑往,花开花落。四十二年来,他为村民健康服务的工作理念从未改变,目标始终如一:救死扶伤奔走在一线,守护村民健康不动摇。他,就是被群众誉为“村民健康的守护神”的宜都市姚家店镇枫相树村村医、侨属邓宗云。
1975年高中毕业的邓宗云,当时刚满二十岁,便走上村医之路。这一干,就是整整四十二年!四十二年来,他先后通过自学、培训和考核,分别取得中专医师任职资格和湖北省乡村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四十二年来,村委会班子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村卫生室同事先后陆续退休或调整变更,唯有邓宗云独自坚守。他先后用坏七个出诊箱、两部自行车和四辆摩托车。守护着村民的健康,他永不放弃。
7月23日上午,宜都市姚家店枫相树村卫生室里人来人往。持续的高温极端天气,正是中暑、感冒发烧的高发时节。前来看病、打针的村民进进出出。邓宗云身着白大褂,在诊室、药房和输液室来回穿梭,看病、配药、打针忙碌不停。
“门诊量大,一天都在二十多人左右。同时,每天还要挤出时间出诊到农户家中开展家访或就诊服务。”邓宗云如是说。结束与笔者之间的对话后,邓宗云立马启动摩托车前往居住在枫相树村五组的74岁老人刘德珍家中开展家访和看病。宜都市姚家店镇枫相树村版图面积5.22平方公里,全村735户、村民2185人。过去,原龙潭冲村和原枫相树村共有诊所2 个、村医 4名,2001年两村合并后,全村只设置了1个诊所、保留了2名村医。村卫生室服务村民健康的面积之广、人口之多、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2007年至2017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中国进入新时代,对于邓宗云而言,工作目标始终如一。与过去相比,如今村卫生室的职责范围不断延伸扩大。村医不断要给村民看病,还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精准扶贫任务。全村735户2185名村民的基本公共医疗服务任务和42户101 个贫困人口的健康扶贫任务全都落到邓宗云肩上。
在村民刘德珍家中,邓宗云一边测量血压、检查体温、察看口腔,一边询问有关饮食起居情况。开具药方后,嘱咐老人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像刘德珍这般年岁的老人,全村很多。只要卫生室前来就诊的病人不多、任务不重,邓宗云就会骑上摩托车主动进行家访、送医送药到村民家中。全村700多户2000多人口,他几乎家家到、户户落。如果按照365天计算,邓宗云平均每天至少需要上门家访2户或走访看望5至6名村民。面对大量的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和健康扶贫任务,邓宗云初心不改、无怨无悔。有时候,白天太忙,他只好利用晚上时间开展上门服务。日常门诊之外,健康扶贫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
邓宗云几乎是24小时全时段全天候服务,随叫随到、风雨无阻。不仅如此,他还是健康扶贫的宣传者。枫相树村1组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杨泽美,今年64岁,患有严重的宫颈癌等疾病。同时,丈夫又患有精神病、唯一的儿子因小儿麻痹症造成终身残疾,家庭里里外外、农田种植收获,完全依靠拖着病躯的杨泽美独自一人支撑。家庭十分困难,治疗费用成为最大障碍。为了不耽误治疗最佳时机,邓宗云主动上门宣传健康扶贫政策,消除她的后顾之忧,顺利转诊到宜都市医院得到及时治疗。“我是他们签约的家庭医生,家访是规定动作、必修课啊!”邓宗云说。清贫——辛苦——劳累,这是邓宗云四十二年从医经历出来的三个关键词。四十二年,邓宗云一路起来,把服务村民健康,始终视为自己生命中的盐,一刻也不曾动摇、一刻也不曾放弃!儿子、儿媳、孙子都生活和工作在日本。家庭并不缺少自己这点微薄工资。年愈花甲的他,本该享受清福、安度晚年了,他究竟图个啥啊?不了解邓宗云的人常常如此这般议论。提起工作,邓宗云笑了:“为了给村民看病,无论多么辛苦,我感到值得!看到村民健健康康,我替他们高兴!我钟爱着自己这份职业。”“他是我们村民的全科医生,是全村群众的健康守护神!”枫相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兵如此称赞说。
武汉市侨联
黄石市侨联
十堰市侨联
宜昌市侨联
襄阳市侨联
鄂州市侨联
孝感市侨联
荆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