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19日,“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媒体团一行走进宜昌。
18日上午,媒体团来到湖北宜化氯碱新能源项目和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园,了解宜昌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情况。
据了解,湖北宜化氯碱新能源项目是推动宜昌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的重要项目之一,对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搬迁投产后可为园区企业提供多种新能源、新材料基础原料,实现园区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耦合。
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园则以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整合“磷矿-前躯体-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等多环节业务,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与母公司宁德时代形成上下游优势互补的电池全产业链循环体系。
非洲科特迪瓦《西非华声》主编金浩说:“宜化集团和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园很有名,在非洲我们也时刻关注着相关新闻和线索。”他表示,看到邦普的全球布局中介绍了其在刚果(金)的钴项目,在非洲有很多矿产是国内非常稀缺的,今后如有机会看看能否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些矿产开采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助力双方合作。
18日下午,媒体团一行首先来到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琪公司”)。烘焙酵母、酿酒酵母、酵母蛋白粉、酵母精华面膜、酶制剂……展厅内五花八门的产品迅速吸引了媒体团记者们的目光。
据介绍,安琪公司主导产品为酵母、酵母提取物、食品原料等,在全球建有33家工厂,酵母系列产品全球占比超过20%,产销规模居全球第二,并主导和参与制定了酵母行业所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原来安琪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酵母公司!”一位记者感叹。听闻安琪公司在俄罗斯、非洲都有生产线,来自相关国家、地区的记者主动与企业进行了交流,表示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在当地对接、采访。
随后,在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映入眼帘的便是“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示范园区”。企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团讲述了该园区的绿色转型情况,并介绍了该公司研发的新材料产品及该园区智能化、数字化和智慧园区的建设情况。
“可代替硅做半导体材料的黑磷,8000元一克;硅气凝胶材料是世界上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在空气中会浮起来,可用于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各类新材料让媒体团记者们啧啧称奇。
18日下午,媒体团成员还参观了灯塔广场(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和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在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媒体团成员看到了灯塔广场所在长江岸线整治修复前后的对比图,深入了解了宜昌为长江大保护所采取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环境污染治理、尾矿综合治理等一系列举措。
澳门商报新媒体编辑中心主任洪小雅在接受湖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灯塔广场与长江大保护基地让她印象深刻。
“在这里我实地感受到了长江文明的磅礴生命力,惊叹于湖北宜昌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间探索出的‘绿色辩证法’。如何让有限空间承载更多公共生态价值?这个发展思路值得澳门借鉴。”洪小雅说。
“湖北段长江流域环境治理的变化是非常清晰的,这一成绩在国际上也是有目共睹的。”阿根廷华人网总编辑崔明才则表示,今天在宜昌看到的长江治理的历史发展过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他今后在关注和报道湖北的长江环境保护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8日晚,媒体团乘坐邮轮,沉浸式参与“长江夜游”,在欣赏长江宜昌段两岸灯光秀美景之余,体验了“水涨船高”通过葛洲坝船闸。随着闸门缓缓合拢,船身随水位不断升高,媒体团成员们直呼神奇,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拍摄记录。
据介绍,“长江夜游”是宜昌夜游产品的“开山之作”,通过将城市景观、水电文化、三峡特色和夜间休闲深度融合,首创“乘邮轮+观夜景+过船闸+灯光秀”模式,已成为宜昌“夜经济”的核心IP。
美国《华尔街先驱报》执行总编殷杉在报道中写道:“沿江而行,沿岸错落有致的风光,灯光秀与创意夜浪漫交融,宛如宜昌山水意境大秀。”
“长江的故事太美了!值得我们好好地讲一讲。”泰亚传媒网总编王菁野在接受湖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参观灯塔广场、夜游长江等行程,她感受到宜昌在把三峡文化、码头文化包括休闲功能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很好地保留了本土特色和城市记忆。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们就看到了整个宜昌城市更新的缩影。”王菁野说。
19日上午,媒体团来到三峡工程,实地感受了“高峡出平湖”的国之重器,俯瞰三峡大坝全景;随后媒体团参观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屈原祠,并敬献兰草。
据了解,近年来,宜昌秭归与台湾两地充分发挥屈原文化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开展了“两岸一家亲——两岸屈家赛龙舟”“根的记忆——台湾屈家故里行”等一系列屈原文化交流活动,是两岸屈原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武汉市侨联
黄石市侨联
十堰市侨联
宜昌市侨联
襄阳市侨联
鄂州市侨联
孝感市侨联
荆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