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涵与学生一起读书。(受访者供图)
杜诚诚在修改电影解说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摄)
在广西都安支教期间,谢小玉给学生们上英语课。受访者供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他常走到青年中间,倾听青年声音,同青年交流谈心,并多次在讲话、座谈、书信等交流中,鼓励青年群体追求梦想、挺膺担当。
谆谆嘱托、殷殷期望,激励着广大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青春的赛道上接力奔跑向复兴。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回信或对话的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武汉残疾女孩杜诚诚、00后大学生谢小玉向总书记汇报:“请总书记放心,我们青年一代向上攀登、向下扎根、追梦奋斗,正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跑出更好的成绩。”
“本禹志愿服务队”——
为大山深处的孩子,打开一扇门
【镜头回放】
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
信中说:“得知你们在徐本禹同志感召下,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坚持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感到十分欣慰。值此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之际,我向你们以及全国广大青年志愿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回信中勉励大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4月30日,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博涵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每次看到小朋友亮晶晶的眼神,我就会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信中说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所坚持的,就是让这希望的火种永远燃烧,为大山深处的孩子打开一扇门。”
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以曾经就读于这所大学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徐本禹名字命名。20年来,志愿者接力传承,“本禹志愿服务队”从研究生支教团延伸出21支分队,服务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覆盖人群也越来越广。在他们的爱心接力下,不少学生考上了大学,有的大学毕业后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2022年7月,本科毕业,李博涵追随徐本禹的脚步,来到位于黔山深处的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支教。支教一年,李博涵经历了很多感动时刻。
周边村子的家长,坚持要把孩子送到有支教老师的学校上学;四年级学生小高,每天翻两座山、过两条河赶来上课;队员们外出购物,摊主听到他们讲普通话,会高兴地问“是不是武汉来的”……
“我离开时,小高给我写了一封信。他说,这一年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李博涵告诉小高,世界很大,等待他一点点去探索。2023年,李博涵带小高到武汉参加研学活动。美丽的大学校园、神奇的科普课堂、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让小高流连忘返。返程时,他说,以后要凭自己的努力再来武汉。(许旷、曾雅青 、涂家骏)
武汉市侨联
黄石市侨联
十堰市侨联
宜昌市侨联
襄阳市侨联
鄂州市侨联
孝感市侨联
荆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