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飞天圆梦|丹心如画·只争朝夕
  • 时间:2022-11-02
  • 来源:湖北省侨联
  • 作者:湖北省侨联

情深系沃土,丹心印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把人民幸福作为“国之大者”,瞄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目标,提出很多创新性思想,作出很多战略性部署,引领14亿多中国人民绘就新时代中国复兴画卷。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央视网《绘学习》专栏特推出系列创意特稿《丹心如画》,与您一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一片丹心。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的报告

10月31日,文昌发射场椰林掩映,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携梦天实验舱,一飞冲天,飞赴苍穹。

数百公里外的伶仃洋上,海天之间,港珠澳大桥犹如一道跨海长虹,蔚为壮观。

碧波之下,33节大型沉管对接形成人工岛之间6.7公里的海底隧道。每个沉管重量超过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沉管对接精度达到厘米级。

全长55公里,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这片海,见证着新时代中国科技的创新传奇。

时间回拨到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乘车经海上桥梁,穿海底隧道,沿桥巡览29.6公里。

总书记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在总书记心中,“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悬挂着这样一张巨幅照片:孤独的玉兔二号月球车调转相机镜头,回望自己代表人类在月球背面留下的第一行足迹。

这行足迹,承载着航天人无数个日夜辛勤的汗水。

科技创新之路没有坦途,每一次攻坚跨越都是大国科技奔跑向前的缩影。

从嫦娥五号“上九天”到“奋斗者”号“下五洋”,从高铁、5G培育新增长极到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从量子、干细胞研究深入“无人区”到“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核电”不断走出去……十年间,科技创新已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融入肌理,让整个中国焕发勃勃生机。

有外国专家认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清晰认知和长远规划。

2013年3月4日,三个多月前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专程来到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参加讨论。

“当了总书记之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

轻松而亲切的开场白,让在场所有人感受到总书记对科技的重视与关切。

联组会上,11位政协委员先后发言,总书记边听边记。随后他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谈了几点看法。这是总书记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这一战略进行阐释。

“之所以要把科技创新摆在这样突出的位置上,是因为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几十年来高速行进的中国,此时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路口——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诸多全球性难题接踵而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如何“识变”“应变”“求变”?

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创新。

2015年3月5日,总书记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重大判断,为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澎湃活力,使之成为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第一驱动力。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2016年5月30日,在“科技三会”上,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全面部署。

十年间,创新浪潮奔涌向前。

一组数据对比清晰可见: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研发企业开发新产品项目95.9万个,是2012年的2.9倍;全年实现新产品收入29.6万亿元,是2012年的2.7倍。

2022年9月2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而10年前是第34位。

机器人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走进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犹如走进一个机器人的王国。

不仅流水线上的产品是机器人,制造工人也是机器人,从仓储、物流、装配、喷涂到检测,上演着一幕幕“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高科技场景。

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考察。

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考察。

2022年8月17日,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总书记与企业负责人的一段对话令人印象颇深:

“‘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多吗?”

“原来有一些,现在我们已基本解决了。”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不断攻克“卡脖子”难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功研制100多种机器人产品,创造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史上100多项第一,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创新的“种子”以惊人的速度在每一寸土地上“拔节生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着今天的中国。

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在北斗系统的助力下,大型联合收割机可以在田间精确作业,误差基本控制在0至2厘米之间。

作为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组成部分的郑渝高铁开通后,重庆到郑州的时间缩短到4个多小时,真正实现了“坐高铁说走就走”。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随处可见的“扫一扫”、层出不穷的“无人”新业态让人们的生活圈越来越智慧、越来越便利。

…………

“祝福伟大祖国生日快乐!”2022年10月1日,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太空,中国空间站以全新的构型迎来新中国73岁华诞,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空间站为新中国庆生。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奔跑在逐梦路上。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李珊珊 孟利铮

编 辑丨孟利铮

视 觉丨黄元 张云霏 杨旭智 郝凤林 张紫曦 宋昱辰

视 频丨李夏

校 对丨李珊珊 娄郝

纸 雕丨韩亚龙 桂艳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

(责编:宋心蕊、白宇)

咨询答疑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武汉市侨联

黄石市侨联

十堰市侨联

宜昌市侨联

襄阳市侨联

鄂州市侨联

孝感市侨联

荆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