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湖北省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单位和个人系列报道│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华中科技大学侨联
  • 时间:2023-10-12
  • 来源:湖北省侨联
  • 作者:湖北省侨联

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侨联在湖北高校首家建成“侨之家”;2012年和2014年,被国侨办授予学校社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和“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称号,这也是当时全国唯一入选的高校社区;2022年被省侨联评为“四星侨之家”,2023年被被中国侨联确定为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

2018年8月,李德群院士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谭必恩教授被评为“全国侨联系统先进个人”。

“中国侨界贡献奖”举办九届以来,我校邵新宇等老师(团队)分别在每届荣获一等奖。“湖北省侨联梁亮胜侨界科技奖励基金”举办十五届以来,我校归侨、侨眷每届都会获得奖项。

2017年6月,校党委统战部被评为支持湖北省“同心•院士专家服务团”工作先进单位,谭必恩被评为湖北省“同心•院士专家服务团”先进个人。学校共有12名教授入选湖北省第二批“同心•院士专家服务团”,谭必恩被聘请为湖北省第二批“同心•院士专家服务团”副团长。

2016年9月,中国侨联第六届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暨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我校有6位教授及团队获得表彰。

2004年7月,校侨联获“中国侨联先进集体”,校侨联副主席黄碧罗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1999年10月,黄碧罗被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1994年4月25-28日,在湖北省第六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校侨联荣获湖北省“为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作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称号,林少宫教授被评为先进个人。

1989年12月18日,在第四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上,张培刚、林少宫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

1983年1月,华中工学院被国务院侨办和中国侨联评为“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

一、坚持党建带侨建,提升为大局服务能力水平

一是坚持党建带侨建,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明确统战工作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将二级单位党组织归侨侨眷的工作纳入年终党建工作考核,积极与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人才工作办公室谋划人才发展战略。

二是开展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打造有影响力的学习阵地。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以同心论坛为载体,以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为契机,组织、引导归侨侨眷在加强思想引领中深化政治共识。

三是积极推进“侨之家”和学校社区侨务工作建设,打造有影响力服务平台。每年联合学校人事处、各二级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在全校范围开展侨情普查,建立侨情信息库,与统战部和社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四是努力提升为大局服务的能力水平,打造有影响力的宣传窗口。使用好“侨之家”平台,积极推行“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模式,首创“国际青年学者东湖论坛”引才模式,先后邀请了1600余位海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博士和博士后来校参会,400余人选择来我校工作,170余人入选青年千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需求、大学的人才需求与新侨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

科技园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出台了多种举措。先后吸引大批侨企进驻科技园,目前入园企业数量405家,累计孵化企业721家。截止2021年,科技园已有6人入选百人计划、10人入选城市合伙人、12人入选千人计划、76人入选3551光谷人才计划。

五是鼓励做资政建言者,打造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学校积极推荐侨界代表人士担任全国、省市级人大侨界代表和政协侨界委员,加强联系和服务,发挥专业优势,立足不同角度,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建言献策。学校现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文史馆员68人。

二、以服务聚侨心,提升为侨服务能力水平。

学校党委认真落实侨务政策,保障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加强为侨服务,建设温暖的侨胞之家。

积极开展阳春三月去踏青、金秋时节来祝寿、寒冬腊月去送餐、逢年过节有慰问。其中的归侨侨眷祝寿会从1993年起,29年来,校党委一直坚持每年中秋节前后为年满90岁、80岁、70岁的归侨侨眷过集体生日。

咨询答疑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武汉市侨联

黄石市侨联

十堰市侨联

宜昌市侨联

襄阳市侨联

鄂州市侨联

孝感市侨联

荆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