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店小二”?
这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必答题,湖北县市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尖子生”们纷纷答出高分。
在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武汉市武昌区、谷城县、宜昌市夷陵区、大冶市、丹江口市、松滋市获评优异等次。2月28日,湖北举行第二场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系列新闻发布会,6地的区长、县长、市长分别介绍了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成效和改革创新举措。
企业要什么,政府给什么
在发放人才服务券、中小企业服务券之后,算力服务券在武昌区“呼之欲出”。
武昌区委副书记、区长范礼奎透露,武昌智算中心即将建成,未来将发放算力服务券,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企业要什么、想什么,政府就给什么、干什么。针对企业贷款融资、技术创新等发展需要,2023年,武昌区为企业兑现奖补资金3.7亿元,贷款贴息2.1亿元,加上社保金补贴累计接近10亿元。中小微企业成长需要推一把,武昌区持续发放企业和人才服务券,帮助企业降低管理咨询、人力招聘、法律服务等经营支出。今年,这项由武昌首创的服务举措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即将发放的算力服务券,将为广大数字企业提供免费或优惠的算力支持。
去年,武昌区持续擦亮“零号员工陪伴成长”IP,形成全区“服企助企兴企”共识。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求,该区每年组织银企融资对接会百余场;组织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对接,帮助企业整合资源、获取商业机会。通过人岗对接和“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8万余个。将企业开办由免费代办升级为“首席服务员”制度,上线全省首家“留商服商联动平台”,跟踪服务企业发展。
在一系列优质服务的促进下,武昌区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3.1万户、“四上”企业超300家,位居武汉市前列。
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每月25日前,无特殊情况不到企业开展执法检查,让企业专心发展。谷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涂世平介绍,“企业安静日”已成为谷城营造安商氛围的典型代表。
丹江口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小凯介绍,该市建立企业“免扰”制度,对企业进行评级分类,A类企业原则上“双随机”检查每年不超过1次。
既“无事不扰” ,又“无处不在”。在“尺度”的把握间,传递营商环境“温度”。
在谷城,政府与企业共同成立重大项目推进专班,形成企业建设任务清单和政府审批清单,主动为企业帮代办,做到“围墙内的事企业自己办、围墙外的事政府帮着办”。为企业配备健康、平安、服务三个秘书,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
每月18日是丹江口市的“营商环境日”。35名县级领导包联181家重点企业,积极搭建常态化政企沟通桥梁,做到“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
在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大冶市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四年四进位。大冶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辄说,优化营商环境,既要“说到做到”,又要“随叫随到”。大冶通过举办政企“午茶会”、开展电视问政、招募社会观察员等形式,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目前,已举办40期政企“午茶会”、12期电视问政,解决企业问题292个。同时,在“民情通”平台设立政企“亲·清”热线,推行清单化、闭环式处办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已处办工单714件,满意率99.44%。
服务用心,手段出新
优化营商环境永无止境,要用心,还要出新。
夷陵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兴兵介绍,在夷陵区,为让企业和群众跑路更少,22个部门45项政务服务事项整合为10项本地特色主题,打造“水电气网”共享营业厅,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跑一次联合办;汇聚29个部门185类31.8万条电子证照数据,100项高频证照实现免提交。通过“网上办、掌上办”,夷陵全年线上办件量达7.2万件。该区还探索项目集成服务改革,采用“全过程咨询+EPC建设”模式,将项目前期、施工、运营等纳入全过程工程咨询,节约项目建设时间及资金成本达到30%以上。
在松滋,企业和群众不知道怎么办、不会在线上办、不方便到现场办的事情,都可以找“小松帮办”。
在此次评价结果中,松滋政务服务排名全省第一,该市全力打造“小松帮办”服务品牌功不可没。松滋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卫介绍,目前,全市“小松帮办”配备的帮办员已有2223人,累计办件41.9万件。该市还开发“小松帮办”移动端的服务功能,归集电子材料,打造“材料银行”,构建“材料自主上传、办事自动复用”的应用场景。同时,推行“小松帮办”提醒服务等,着力提升帮办服务的质效,让“小松帮办”的服务品牌越做越实、越做越细。(肖丽琼、彭峰)
武汉市侨联
黄石市侨联
十堰市侨联
宜昌市侨联
襄阳市侨联
鄂州市侨联
孝感市侨联
荆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