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代代守护传承精华 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习近平主席贺信为让传统医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提供思想引领 “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倡导加强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促进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医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与会嘉宾和中外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进一步推动传统医药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要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互学互鉴,凝聚各方共识,进一步深化传统医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为维护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这既是对我国 12-04 2024 了解详情 新华述评丨经济增速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一 看中国经济,许多人习惯于先看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将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充足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 中国经济航船始终在稳健前行,有厚实的底气,有充沛的动力,更有不断汇聚的信心,哪怕有风有雨,定能一往无前。 (一) 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需要速度。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 12-04 2024 了解详情 习近平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定战略自信 勇于担当作为 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2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感召力、影响 12-03 2024 了解详情 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与会人员热烈反响 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增进同共建国家友谊、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12-03 2024 了解详情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新时代画卷·特别报道) 硬联通 秘鲁钱凯港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于当地时间11月14日正式开港。开港后,中秘间单程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图为钱凯港一角。 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摄 硬联通 2013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欧班列应运而生。今年11月20日,第十万列中欧班列正式出境。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运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货物品类达53大类5万余种。图为中欧班列行驶在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湿地。 摆风亮摄(新华社发) 硬联通 今年10月正式竣工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12-03 2024 了解详情 文脉华章丨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成效由谁评价等根本性问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 大象新闻记者 刘大彬 关新耀 谢昰炜 张崇曜 视觉 张冰晗 姬婷婷 12-03 2024 了解详情 我们的姿态自信开放(评论员观察) ——从“千年瓷都”看文化传承发展 以瓷为媒,因瓷而聚,今天的景德镇,敞开胸怀,接纳万里宾朋,融汇多彩艺术,成为陶艺创作者的梦想之城、感知中国文化的崭新窗口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兼收并蓄的态度、自信开放的姿态,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一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走进景德镇,品读千年陶瓷文化,更能感受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气度和风采。 12-03 2024 了解详情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 图①:2024中国品牌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在听会。 本报记者 伊 霄摄 图②:2024中国品牌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提升质量内涵 增强质量优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 品牌是产品质量的标识,是科技含量的象征。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中国品牌质量内涵、增强中国品牌质量优势、提高中国品牌质量水平,树立“中国质量”形象。 以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品牌质量内涵。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中国品牌质量优势的核心驱动力。要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广数字化研发设计,推出更多科技含量高和引领 12-03 2024 了解详情
1 .. 95 96 97 98 99 ... 396 共396页 转到
咨询答疑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武汉市侨联

黄石市侨联

十堰市侨联

宜昌市侨联

襄阳市侨联

鄂州市侨联

孝感市侨联

荆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