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一座不应被遗忘的桥
  • 时间:2025-07-15
  • 来源:湖北省侨联
  • 作者:湖北省侨联

桥是连接城市交通的枢纽,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家乡赤壁(蒲圻)有一条母亲河——陆水河,河上错落有致建造了很多座桥,根据建桥的时间和位置,人们赋予不同的名称,分别为蒲圻一桥,二桥,东洲大桥,铁路桥,网红玻璃桥,京珠公路桥107国道公路桥。

紧邻东洲大桥,陆水河之中,平行矗立着几座巨大的石墩,看上去显然是桥墩,但桥面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是一座什么桥?为什么只剩下几座桥墩?每次经过的时候,心中都会有些疑问,但行路匆匆,疑问留在心中,并没有深究,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赤壁市档案馆,看到一幅照片,才知道了这座桥的“前世今生”。

原来,这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粤汉铁路蒲圻铁路桥遗址,是粤汉铁路北段笫一桥。这座桥建造于1913年,1916年通车,是粤汉铁路连接湘、鄂、粤的交通要塞、战略咽喉。抗日战争期间,这座桥几经炸毁又几经修复,直至成为今天的模样。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经过四个半月激烈的武汉会战,侵华日军最终占领了武汉,又气势汹汹企图南驱直下长沙。蒲圻城地处粤汉铁路交通要道,正是日军南侵必经的城镇,粤汉铁路更是日军必经的路线。为了阻断日军的南侵计划,保卫湖南,1938年9月28日,当时驻蒲圻的中国守军主动将铁路桥炸毁,阻断日军通行。这是这座桥第一次被炸断,炸桥是中国军队抗日的无奈之举,但凶猛的日军并没有停止侵略的行径。1938年9月起,日军飞机连续多次对蒲圻城进行轰炸。10月28日,日军第九师团以步兵,炮兵、骑兵5000余人,沿粤汉铁路南犯,先后占领了汀泗桥,官塘驿,中伙铺。11月3日,日军逼近蒲圻县城,在虎山遭到中国军队猛烈反击,中国军队128师王劲哉部虽顽强阻击,终因寡不敌众,11月4日,县城沦陷,11月8日,蒲圻全境沦陷,全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日军为继续南侵长沙,修复了铁路桥,继续南侵。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的关键时刻,8月19日,盟军飞机猛烈轰炸日军据点及桥梁,蒲圻铁路桥再次被炸毁,后又被修复。1949年5月,国民党军队南撤时第三次炸桥,1949年7月,解放军铁道纵队紧急抢修恢复通行,同年9月23日完全修复。1950年,京广铁路复线工程启动,因老铁路桥线型与承载力不足,在这座桥北侧又新建一座铁路桥。老桥停用并拆除铁轨与钢梁,仅保留桥墩遗址,成为承载历史和战争创伤的见证。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几个桥墩。这座饱经沧桑、几经炸毁、几经修复的铁路桥遗址,它的建造与毁坏不仅反映了中国近代铁路在战乱中的命运、也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不屈的精神。

站在档案馆这张老桥墩的照片前,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很难想象,80多年前,小小的蒲圻城里竟然驻扎了几千名日军,他们在这里烧杀抢掠,在蒲圻的车埠、赵李桥、黄盖湖,余家桥等多地建雕堡,驻军队,烧村庄,屠杀百姓。甚至将一个村庄、几十户乡民屠杀至尽,制造了多起人间惨案。历史不会忘记,这座浸润战争风雨的桥更不会忘记!

档案馆里还陈列着一些八十多年前日军侵占蒲圻城的照片。在这座桥墩的照片旁有一幅照片,是2005年重修赤壁一初中操场时发现的一枚锈迹斑斑的日军炮弹。赤壁一初中原址正是80年前蒲圻老城最繁华的一条龙商业街旁。虽然,这枚炮弹没有爆炸,但可以想象,有多少炮弹炸毁了当年的蒲圻城。据赤壁市史志记载,1938年至1945年间,日军曾连续多次出动飞机炮轰蒲圻城,被日军屠杀的群众有18000多人,毁坏的房屋有2万8千多间,县中学、城隍庙全被炸毁,老街、商铺一片废墟,陆水河的水被炸得飞起几丈高的水柱。战争的铁蹄下,不知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档案馆里的展厅里不仅记录着日军的侵华史,也展示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战史。当时驻守蒲圻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鄂南抗日挺进队对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大批官兵血洒蒲圻,表现出舍生忘死、忠勇不屈的爱国情怀。11月3号,虎山保卫战,中国驻军128师与日本侵略军顽强激战2天,战斗十分惨烈。第二天,日军又增援步兵千余人,炮六门,在十几架飞机配合下,向虎山阵地狂轰滥炸,掩体工事几乎全部被摧毁,在强大的攻击下,虎山两翼相继丢失,形势万分危急。守军128师所部郑营长率领的官兵浴血奋战,杀退敌人多次进攻,在官兵死伤过半的时候,郑营长将全体士兵集合起来,问大家怎么办?所有的官兵齐声回答:誓与阵地共存亡!于是,郑营长率领余部100余人冲进敌群,与敌军肉搏拼杀,手刃日寇20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

沿着档案馆的展览向前,我还看到了一幅图片,那是一份名单,上面记录着抗战期间,上海淞沪会战时谢晋元团长率领的四行仓库保卫战,800勇士中22名蒲圻籍战士的名字。

2023年我到上海去的时候,曾和朋友专程到四行仓库的遗址,看到了那面布满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炮弹孔的高墙。那被枪弹打得斑驳的高墙,似乎无声地告诉我们,苏州河畔四天四夜激战的残酷和八佰勇士的英勇顽强。今天,当我看到这22个年轻的蒲圻籍勇士的名单,心中油然而生敬意。在那场艰苦的战争中,我们不仅有被炸毁的桥梁,更有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勇士; 我们不仅有被侵略强占的历史,更有反击抗日的壮举。

从档案馆出来,细雨蒙蒙,思绪万千。对于我们这辈人来说,战争只是书本上的一个名词,影视剧里的画面,很难有切身的感受。然而,陆水河上这几座桥墩,无声地提醒着我们,战争实实在在存在过,被挖掘出的炮弹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些消失的生命是存在过的。档案馆里的这一段历史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提醒着我们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不易。

我忽然想起一个朋友的父亲,他的名字叫险安。他出生于那个烽烟四起的抗战时期,当侵华日军进入蒲圻余家桥时,他正要出生,得知饿狼似的日军已经进入了村子,一家人护佑即将临盆的产妇跌跌撞撞躲进了山里。在山间草丛狭小的山洞里生下了同学的父亲。老人不知道孩子能否存活?只能心中祈求孩子平安,于是给孩子取名险安。所幸,往后此生,战争远去,险安在国泰民安的生活中度过了幸福的人生,他的儿女们也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我们这一辈人,几乎都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对战争的认识遥远而模糊,所有的感受都只是书本里的文字和影视剧的画面。但那一段历史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

世界并不太平,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战争每天仍在发生,八十年前的那一幕还在很多地方上演。与其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如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岁月静好,是曾经有人用生命换取;岁月静好,是今天仍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今天,我们穿行在陆水河上,一座座大桥四通八达,连接南北;一桥、二桥、东洲桥连接着老城、新区,成为城市的大动脉;公路桥、铁路桥凌波而立,成为我们丈量远方、迈向世界的脚步;尤其是清晨、黄昏,人们漫步网红桥上,悠闲而惬意。这座由市民投票决定设计方案的玻璃网红桥,造型优美,设计匠心,在空中俯瞰像一片展开的茶叶,成为城市的风景和名片。

当我们今天坐在网红桥边,吃着龙虾,喝着啤酒,吹着晚风,和家人一起享受着和平和安宁时候,我们的确不应该忘记,曾经有过这么一座几经损毁、饱经沧桑的桥,有过那么一段艰苦而卓绝的抗日历史。

铭记过去是为了更好的珍惜现在。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80周年。今年的高考作文给同学们提供了一段素材,就是穆旦先生那首著名的诗——《赞美》:“我要用带血的手和你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站起来了!” 这分明是让年轻一代知道,历史是从血泪中走来的,历史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回望八十年前的抗战历史,站在百年的老桥墩前,我们的确可以自豪地说:一个伟大的民族已经站起来了!

咨询答疑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武汉市侨联

黄石市侨联

十堰市侨联

宜昌市侨联

襄阳市侨联

鄂州市侨联

孝感市侨联

荆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