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读《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有感
  • 时间:2025-07-15
  • 来源:湖北省侨联
  • 作者:黄全平

因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偶尔驻足,而想深入地了解这个城市;又因为时间有限,只好通过完整地读一本书而去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这样的经历与体验,恰好在我2024年的年末遇上了。

2024年11月中,有幸随荆州市侨联考察团赴江苏省无锡市侨联学习考察,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聆听、一路沉浸式感受,无锡给我的第一印象,这座倚长江、临太湖、抱运河、因水而生的城市,既有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又有经济腾飞的无限活力,既有江南水乡的温柔婉转、又有现代都市的热烈奔放,这种古老与现代相互交融、职场逐梦与山水乡愁和谐共生的奇异景象,可能只有在长江与太湖之间的少数几个城市才能见到,而无锡无疑是这类城市中的佼佼者。

临别的那天晚上,在学习考察完匡园双语学校后,惠山区侨联主席王超女士给我们考察组每人送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相江所著《写在大地上的历史》。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以来,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翻开书本了,这一次,因为想要深入了解无锡的急切,回到松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写在大地上的历史》,仔细地读了起来。阅读的过程很慢,总有一些工作、会议、活动,会打断阅读的进程,直到2025年元月16日,才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本书,差不多用了两个月时间吧。整本书45篇,都是从列入《无锡市古树名木名录》的一棵树、一枝花写起,由一棵树、一枝花的历史,溯及种植这棵树、这枝花的人的生平故事,这棵树、这枝花所在的园林、公园、建筑兴衰更替的沧桑岁月,让读者从一棵树、一枝花入眼,快速地了解无锡这座城市古老的传说、厚重的文化、不屈的生命力,以及这片土地上无数历史人物熠熠生辉的名字:泰伯、范蠡与西施、秦燿、荣德生、荣宗敬、薛福成、杨翰西、王昆仑、匡仲谋等等。这本书既是一部无锡古树名木保护变迁史,也是一部无锡江南园林建造史,更是一部无锡历史名人传记史、无锡城市及近代工商业发展史。树与花无言,但与一树一花有关的人的故事读来让人荡气回肠,与一树一花相伴相生的建筑、园林几经变迁,能够留存下来的已是人间珍宝。从这本书里,我不仅感叹这座江南名城无与伦比的婉约风光,更折服于这座城市蕴刻其中的开放、包容、勇于创新、实业救国、教育启民、复兴中华的伟大气质,无论是古代吴文化的启蒙、城市及商业的发展,还是近代民族工商业、新式学校教育的兴起,亦或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的发祥、进入新世纪后的经济腾飞,我都能从一棵树、一枝花的婆娑身姿中读到令人动容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居然还有一个意外收获,让无锡与湖北松滋这两座相距千里的城市有了人文联系。《悬铃木百年 西水墩千载》篇中写到“墩上毗邻关帝庙,曾建有西水仙庙,为无锡名胜之一,其来历与王其勤抗倭有关”。书中小贴士介绍:王其勤(1531——?),湖广松滋(今湖北松滋)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无锡知县,到任后主导筑城抗倭,击溃倭寇;又丈亩清粮,减轻农民负担。嘉靖三十六年调升南京户部主事。临行之日,当地民众夹道相送。王卒后,无锡民众在南门外(今塘泾侨附近)建造松滋王公祠,祠内塑其像,尊为“南水仙”。每年三月初七日,民间举行隆重祀典。“明万历年间,于惠山听松坊新建松滋王公祠,将西水仙祀主三十六义士迁往听松坊附祀王其勤”。恰2024年12月6日,在松滋乐乡公园浏览乡贤名人长廊时,见王其勤生平事迹介绍,与书中所述一致,为松滋古代五贤之一。

一段难忘的学习考察之旅,一本值得细读的无锡植物与人文发展变迁史,一个将无锡与松滋联系起来的历史人物,掩卷,一株株昂扬挺拔的百年植物、一个个奋进不息的历史人物依然在眼前鲜活跳动,江南胜境、运河古城无锡已然成为心之所向的地方。同为长江边上的城市,无锡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永远值得松滋学习与追赶,期待下一次与无锡的相遇!

(作者:黄全平,松滋市侨联主席)

咨询答疑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武汉市侨联

黄石市侨联

十堰市侨联

宜昌市侨联

襄阳市侨联

鄂州市侨联

孝感市侨联

荆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