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陆鸣火了!
曾三上央视春晚的他
退休后从舞台转战网络
拥有50多万名“粉丝”
所创作的短视频
总点击量超过1亿次
……
在他的视频下
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留言
“太有才了”
“包袱很多”
还有网友在线催更
“这样的作品希望经常有”
18日在由武汉市文联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堂第三期活动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陆鸣和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
陆鸣。记者周超 摄
三上央视春晚
陆鸣于1974年进入武汉说唱团,随邹远宏老师学唱湖北道情,随王鸣乐老师学唱湖北大鼓,1979年正式改行学习武汉相声。从事曲艺创作、表演40多年,陆鸣认为,相声是语言的艺术,相声艺术要传承、发展,不能停留在原有的表现手法上,必须要有新的手段来丰富它。
1993年,姜昆(中)、唐杰忠(右)和陆鸣(左)在武汉杂技厅同台演出相声《训徒》。
1982年,在夏雨田、胡必达两位曲艺前辈的指导下,陆鸣结合自己爱好音乐的特长,创作了新相声《吹拉弹唱》,将笛子、手风琴、吉他等乐器演奏和流行音乐元素及相声融合,这个充满时代和青春气息的节目一经推出迅速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这个节目的首演是在1982年的2月22日,十堰二汽汽车装配总厂,我当时紧握吉他的手湿漉漉的都是汗。听到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我才松了一口气:这个节目成了!”
《吹拉弹唱》从巡演中的开场节目渐渐地演到倒数第二个压轴节目,后来更是被安排“攒底”——曲艺界最后出场的节目叫“攒底”,一般都是具有较高名望的演员演出一些比较精彩的节目。
凭借独具特色的创作和表演,陆鸣先后3次亮相央视春晚舞台。
1993年央视春晚,陆鸣和孙仲江演出的小品《多多关照》不仅让武汉曲艺受到全国关注,也让陆鸣“一鸣惊人”;
2002年央视春晚,他受邀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郭冬临合作演出相声《台上台下》,再度受到好评;
陆鸣现场播放他参加的1993年央视春晚节目《多多关照》。记者周超 摄
方言贺岁剧和短视频
频出爆款
对于许多武汉观众而言,更让人熟悉和亲切的陆鸣是在贺岁剧舞台上年年相见的“嘎巴子”。2004年,陆鸣出任武汉说唱团团长,彼时全新的娱乐方式遍地开花,曲艺演出并不景气。陆鸣带着团里的伙伴们开始尝试打造方言喜剧,从2005年打响头炮的《活着就要活快活》开始,《杠上开花》《信了你的邪》《一碗都是我的》《一枪拍案惊奇》《海底捞月》等10余部贺岁剧年年和观众相约,年年一票难求。
贺岁剧 《一枪拍案惊奇》剧照。
从单个曲艺节目的单打独斗到在贺岁剧中的集体展示,方言贺岁剧的演出让武汉说唱团留住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增加了收入,被中国曲艺界誉为“武汉说唱团现象”。2012年推出的《海底捞月》更是走出武汉,在全国巡演,并进入全国舞台演出票房榜前10名。
陆鸣在贺岁剧《海底捞月》中扮演的“嘎巴子”。
更多年轻网友熟悉的陆鸣是在微博、抖音、视频号里说武汉话、讲武汉故事的网络大V。退休后,陆鸣从舞台转战网络,拥有50余万名“粉丝”。他推出的《说文明武汉话,写规范方言字》系列短视频,为大家详解武汉方言的字词;《陆鸣说路名》通过道路前后的对照,讲述武汉的日新月异;《吹拉弹唱说曲艺》则向青年网友们介绍曲艺知识。这些视频单个最高点击量达2300万次,总点击量已超过1亿次。
陆鸣表示,创作短视频也是顺应时代之变,在新的时代传播武汉曲艺。“没人给我布置任务。我凭着对武汉的热爱、对曲艺的热爱,乐此不疲。”
寄语青年
台上亮特长 台下练“特短”
演讲中,陆鸣将武汉曲艺的历史发展融入不同的作品中,通过湖北小曲、湖北渔鼓、湖北道情、湖北大鼓等多个短视频来展示武汉曲艺的特色,还现场模仿了张明智等湖北大鼓演员的不同表演风格,现场不断爆发出阵阵会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诙谐的演讲让现场欢笑声不断。记者周超 摄
陆鸣说:“艺术要有特色,演员要有特点,要因人制宜创作演出适合自己特点的节目,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要想生存得好、发展得好,必须有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作品、代表性传承人。”演讲中,陆鸣将著名曲艺家夏雨田对他讲过的一句话送给青年文艺工作者:“在台上要亮自己的特长,在台下要练自己的‘特短’。”他表示,这句话让自己受用终身,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创作和演出中“先做人、勤演出、多创作、有特点”。
陆 鸣
陆鸣,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他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吹拉弹唱样样在行,表演热情奔放,幽默风趣。曾获中国相声节金玫瑰奖;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二等奖;央视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三等奖等众多奖项。
武汉市侨联
黄石市侨联
十堰市侨联
宜昌市侨联
襄阳市侨联
鄂州市侨联
孝感市侨联
荆州市侨联